你算得清你身上有多少小包袱嗎?我算不清。
我們從小到大,從家庭到學校,從學校到社會,有意識或無意識地,扛起了多少包袱呢?
第一個小包袱都是來自我們成長的家庭。
媽媽對待我們的方式,媽媽說話的方式
媽媽生氣的樣子,媽媽愛人的樣子;媽媽挫折的表情
媽媽快樂的表情;媽媽處理憤怒的方法
媽媽處理壓力的方法;媽媽表達失落的能力
媽媽表達不滿的能力;這些來自媽媽的一言一行
都會因我們共同生活在一個屋簷下,而很自然地落到我們的肩上
變成我們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自動扛著的小包袱
一旦扛起了這樣的小包袱,你就有可能變成媽媽的翻版
你生氣時說的話,用的語調,出現的表情,那些可能你也並不喜歡聽到的話
有一天你竟然也如出一轍地說了出來。
媽媽面對壓力跟沮喪時所出現的態度,也可能是你背上的小包袱影響著你的行為方式。
當然,爸爸跟其他親密家人的行為也一樣有著構成小包袱的潛能。
總之,家人之間,有一些可能會代代相傳的行為模式。
雖然你並不喜歡,甚至厭惡,但你卻也做出了同樣的事。
這樣的翻版,你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意識到
你可能有一天因為某一個事件忽然驚覺到「怎麼我會用媽媽或爸爸罵人時的方式罵人呢?」
這時,就是你肩上的那些小包袱在作祟了!
或者,你很容易因為某些話就抓狂,你深信有些話一定是針對你而說,並因此感到很受傷。
可是,事情真的是如你所想像的嗎?也許不是,也許別人所說的一句話刺激到的是你的舊有經驗。
於是,當時的痛立刻毫不猶疑地升起,因為那個未被撫平跟安慰的傷口從來沒有真正的痊癒。
所以當你因某個人講的某句話而感到很生氣時,不妨先坐下來想想,到底真正使你生氣的原因是什麼?
是不是它跟過去的經驗有些牽扯呢?你要一直活在各種小包袱的陷阱中嗎?
那個生氣時的爸爸媽媽,那個在你需要安慰卻沒有來得及給你安慰的爸爸媽媽,
還像烏雲般在你心裡飄來飄去嗎?
你可不可以學著輕輕撥開那些烏雲,同時輕輕放下那些小包袱呢?
下一次,學會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生氣,學會用不同的語氣來說出自己的困擾
學會用不同的態度來面對那些簡簡單單就可以刺激到你的事?
我們這一生,沒有人肩上沒有小包袱,但生命的過程中,你是要越背越多呢?還是越扛越少?
如果所有的小包袱只是讓你越來越喘不過氣,你要不要學著慢慢放下一些呢?
- Sep 14 Sun 2008 02:59
放下你的小包袱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